热计量改造:统一技术标准要先行

时间:2016-09-19 07:59:51 出处:www.sdhdr.com 作者:海德瑞
热计量改造
    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、现任北京市计算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总工程师的刘昕是个典型理工男。采访中,他语速平缓,言辞严谨细致、一板一眼,每当提到一个专业术语他都会做详细解释,还会不时查找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。然而,谈及热计量改造中的数据处理问题,他却显得有些不“淡定”,甚至有些“言辞激烈”“语出惊人”。“不解决数据标准统一的问题,不做好长远规划、不提出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,热计量改造将面临很多困境,甚至会出现做得越多问题越大的局面。”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他专访时,刘昕从专业技术角度,阐述了他对热计量改造的“特别关注”。
 
    热计量改造对于建筑节能的巨大意义已无需多言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(以下简称“住建部”)的力推下,热计量改造在全国范围的推广速度也加快,然而,刘昕却认为,在轰轰烈烈的热计量改造过程中,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——数据的处理。
 
    中国房地产报:此前我们关注热计量改造往往着眼于建筑节能、保护环境、精细管理、公平计费等角度。那么你所谓的数据处理问题对于热计量改造有什么意义?
 
    刘昕:从宏观层面,热计量改造当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,但在微观技术层面,要做好这件好事并不容易。
 
    目前,我们的水、电表的计量都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远程控制。简单来说就是,不再需要人工抄表,计算机系统会自动读取和处理数据。热计量的改造同样如此。它与水、电表不同之处在于,热计量改造的技术标准、数据格式、传输协议都不统一,目前的状况是各个热力公司、热表企业、系统集成商各行其道。对于分户热计量的软件系统、集中器、无线DTU终端、热表没有实现统一。这种局面看似选择很多,却导致了混乱,这种混乱也是致命的。
 
    也许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,希望有更多的产品和厂家选择,避免了垄断。这种状况却也使得目前的局面陷入了困境。主要是数据、通信、报表均不兼容,故障报警、操作不一致,给运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。现在多数地方实际是中小规模测试,甚至只是安装了热表,还没开始抄表或抄表(未计费)。如果一旦大规模实际投入运行,问题可能更多。包括大容量、多并发、大数据对热力公司的挑战以及不少热力企业缺乏高水平的IT队伍等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做长远的规划,提出面向未来的方案,就会给后续的工作造成难以扭转的困境。
 
    在此,我们可以提出几个专业性的问题供行业思考:目前采用的系统、包括软件、通信、数据库,是否能够支持大数据系统?比如十万只表、百万只表的联网;如果有病毒或黑客入侵,系统能否正常运行?抄表时数据怎么防止丢失?大量客户同时访问时服务器能否应对?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注意。
 
    中国房地产报:如何解决这些问题?
 
    刘昕: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组织科研单位、相关企业、行业协会等,积极推动热计量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制定。实测节能效率、公平性、公开性、经济性应是相关国家标准或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。
 
    在国家相关标准未定、现有方案各有千秋的情况下,我的建议是,每个省或直辖市应尽量采用一个标准或一种方案,以减少重复投资。
 
    中国房地产报:云计算和物联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?
 
    刘昕:云计算和物联网是近年国内外信息产业的热点领域,我国政府极其重视,大力扶持。这两者都将在热计量改造和企业创新上发挥积极作用。由各种传感器、无线终端和网络组成的物联网能实现数据采集、远程监控、集中管理、故障报警等,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,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长远来说,物联网能为热力企业的科学决策、精细管理提供依据。
 
     同时,云计算对于热计量改造也十分重要。对于热力企业,云计算好比一个结构优良的基础架构,首先省掉了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,也无需建立一个专业的IT队伍,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热力企业没有这样的IT队伍。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或小或大、或快或慢地开始热计量改造的试验,安装和维护费用也大大降低。热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,灵活、弹性地选用合适的云资源进行热改造。前期投入很小,这样也有利于做好试点、实验。
 
    建议将云计算平台作为热计量改造的基础IT架构。热力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厂家的云资源,选择“公有云”或“私有云”。这样能加快热计量的步伐,减少浪费,降低前期和后期的资金和人员投入。
 
    云计算则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助力传统企业的创新。它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、特别是高速的互联网,为众多的用户提供可靠的、方便的、较廉价的数据处理、存储等服务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使用方式,比如按时付费、按需付费、按次付费、按用户数付费。而且系统是弹性的、灵活的。云计算对于热力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和服务,好比电网公司提供电力服务一样。众所周知,今天几乎没有企业自建电厂为自己提供电力服务,因为电力公司会给大家提供更可靠、更廉价、更安全的电力服务。
 
    一旦选用云计算平台,则所有的技术标准必须开放。比如数据格式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和厂家公开,通信协议公开、计费标准等公开。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大家都可以参与,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、优胜劣汰,避免浪费、减少腐败、节省财政支出。
 
    而不采用“云”的方式,则可能的风险就会很多。例如,虽然少量试点成功,但是系统无法支持大容量的数据处理;一个城市用了几套系统,无法互联互通,数据导入导出困难,计费的公正性成为问题。日常操作、培训、维护成本也很高,基本不可行。报废一些系统和设备,浪费又很大。而且由于热力企业普遍没有一支高水平的IT队伍,现有系统的安全性也存问题。
 
    中国房地产报:目前,中心的相关业务是如何开展的?能为热力公司提供哪些服务?
 
    刘昕:北京市计算中心针对热计量改造的“永丰热云”系统已初步建成。热力公司、热表企业无需自建机房,就可能得到一个能支持大容量、多并发、数据安全、传输可靠、故障易查的系统、能支持多种热表、支持多家硬件,并面向热力公司、热表厂、集成商、硬件商开放的系统。相关企业很容易进行小规模试点或大规模实验,能节省企业的一次性投入。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可为热力企业提供管网平衡、热效率仿真分析等,热力企业管理流程的变动、新员工的培训也可以编成培训课件,放在云端。
 
    事实上,“永丰热云”只是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的一个例子。未来技术更便捷、更高效、更廉价地应用到产业中去,它必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支撑。

支持与合作

关于产品选型、材料获取、商务技术合作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

版权所有 山东海德瑞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东营市广饶县广码路635号

公司电话:18654645356 冀公网安备 13024002000217号